2023年元旦开始,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正式生效。这次美国彻底不装了,连盟友的利益都不管了。自从美国总统拜登签署该法案后,日本、韩国、欧盟先后通过外交渠道向美国表达不满。
但事实证明,在美国政府眼中,盟友的利益并不重要,拜登政府只信奉“美国优先”。欧盟和日韩这把绝对是被美国坑惨了,同时我们也必须提高警惕。
(相关资料图)
拜登签署《通胀削减法案》
《通胀削减法案》之中歧视性的补贴政策,必将使得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从技术到资本,都向美国转移。拜登政府出台这份法案,就是冲着围堵打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来的。
求别人高抬贵手,是没有用的,中国早就不抱这个希望,现在美国的这些盟友们,也被拜登政府坑惨了,那么假如中欧同病相怜,互相合作,能跟一个黑化之后变强的美国抗衡吗?
今天我们一起来聊聊这个问题。
欧盟
一、 美国得到了什么?
在搞清楚中欧联手,能不能抗衡美国之前,有必要搞清楚通过《通胀削减法案》,美国得到了什么。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知道美国为什么强大,才能考虑合作抵抗美国压力的问题。
《通胀削减法案》,本意是美国政府为了打压国内居高不下的通胀水平,以扶持国内产业发展,增加供应的政策,配合以美联储加息,减少货币流通量的手段,双管齐下,解决美国的通胀问题。
通胀的本质,就是钱多货少,现在一边增加货物生产供应,一边减少货币,也就是“钱”的投放,通胀自然就应该打压下去了。
这个思路没什么问题,但是美国政府实现这个思路的办法,却有点欺负人。
美国民众面对高昂物价
因为按照《通胀削减法案》之中的政策,一家新能源汽车企业,只有在美国生产超过40%,甚至更高份额的电池、其它部件时,才能够享受到美国政府7500元的税收减免政策,二手电动车是4000美元,但它同样也需要符合在美国生产的要求。
这么一来,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市场上所有在美国生产的汽车,价格下降了7500美元,同样一款车放在欧洲或者韩国生产,就享受不到这7500美元的政府补贴,中国自然更不可能。
价格就是竞争力,同样一款产品,在美国生产能比在其它国家生产直接便宜7500美元,汽车企业只要不傻,肯定得跑到美国去生产新能源汽车。
汽车工厂
汽车企业一走,全产业链的企业都跟过去了。据西方媒体报道,被称为全球电池大战中,“欧洲希望”的瑞典电池开发商诺斯沃特,将停止在德国的工厂建设,搬到美国去。欧洲主要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商,也都在《通胀削减法案》出台之后,表达了在美国增加投资的计划和希望。
总而言之一句话,就是美国打着“削减通胀”的名义,对欧日韩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来了一个整体性的虹吸,这个法案如果持续下去,基本上要透空整个欧盟的新能源汽车潜力,日韩更不用说了,他们本来就是边边角角,再被一收割,只剩下渣子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才引得欧盟日韩等美国盟友,几乎要跟美国翻脸。
汽车工厂
二、 欧盟的愤怒和中国的挑战
毫无疑问,美国通过《通胀削减法案》,对欧盟日韩等盟友国家,完成了新一轮收割。可为何这些国家不反抗呢?对中国来说,这又意味着什么?
让我们先从日韩说起,日本其实是美国盟友之中,比较特殊的一个,因为它二战战败国身份的问题,以及过去多年内右翼政府执政形成的文化氛围,促使日本很多时候看重政治利益,超过看重经济利益。
再加上在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领域,日本并没有太大优势,所以对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表现得没那么抗拒。
韩国则不同,因为国小民弱,韩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全球产业链中得份额虽然不大,但对于韩国自身的经济来说,却是无法割舍的一部分。当然不愿意看到美国就这样吸纳走韩国汽车制造业。
韩国总统尹锡悦和美国总统拜登
但是,美国手上有控制韩国的枷锁,一旦韩国稍微表示一点反抗,美国就可以利用刺激朝鲜半岛局势,迫使韩国政府向美国求饶。因此韩国对美国的收割,也根本没有办法抵御。
美国的盟友之中,就属欧盟经济体量最大,在美国面前也最有话语权。本来美国政府这么做,欧盟完全可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同样对欧盟市场提供单方面补贴,以此跟美国竞争。
但眼下时机特殊,俄乌战争的爆发促使欧盟能源价格高涨,企业成本激增,各国财政紧缺。别说没有钱补给汽车企业,就算有,补贴的那点钱还不够多出的能源成本,所以欧盟面对美国的趁火打劫时,处于无力状态。
美国和欧盟
至于说这么做欧盟损失了什么,那就非常明显了,欧盟损失了自己经济的未来支柱之一。新能源汽车产业,不仅是现在欧盟经济的支柱,更是未来欧盟在全球产业链中立足的根本。
如今美国以不光彩的手段,半逼迫半利诱的把欧洲汽车企业,都吸引到美国去扩大投资了,以后欧盟经济失去支柱,还如何维持高福利的社会制度,如何保住自己在国际上的地位?
而中国呢,看上去由于我们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比美国先走了一步,所以受到美国《通胀削减法案》的影响并不太严重,事实上这只是开始。
对于中国来说,最大的挑战在于,过去中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赛道上的主要对手,是强大但比较松散的欧盟,以及一个靠盟友支撑的美国,但现在,美国把欧盟和其它盟友的相关产业链,都虹吸到美国去了。
美国和欧盟
看上去还是那套东西,实际上效率,集中程度,配套设施的完善等等,都不是同一个概念了。
说的直白一点,美国通过收割盟友,把自己变成了“超人”,然后跑过来跟中国竞争。面对一个更强大的美国,我们的压力,自然更大了。
美国和欧盟
三、 中欧合作的潜力
那么,被欺负的欧盟,和顶着美国压力的中国,能否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互相配合,跟美国一决高下呢?
理论上这是可以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核心是动力电车,而全球动力电池领域,研究走在最前面的,正是中欧。
与此同时,欧盟在新能源汽车普及方面也比较领先,同样的,中国因为一直受到来自美国对能源生命线的威胁,所以下了大力气投资研究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另外,在当下的全球产业链分工之中,美国掌握的是技术和资本,制造业基本是被中欧瓜分的,中国掌握中低端制造业,欧盟掌握中高端制造业。中欧合力,从制造业发展的角度来看,绝对能抗住美国的压力。
新能源汽车出海
但是,中欧想要通力合作,也面临很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就是以谁为主,谁先谁后的问题。说的通俗一点,现在欧盟由于俄乌战争引发的能源危机,就算没有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在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问题上,也是处于不利地位的。
这个时候中欧想要合作,欧盟首先要信任中国,愿意把他们的汽车企业落户中国,然后还得积极吸纳在中国制造的新能源汽车,对中国开放市场。
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美国利用收割的来自欧盟的汽车制造业,垄断欧盟市场的问题。
中国和欧盟
但现实的问题是,欧盟由于在舆论上受到美国影响太深,如果欧洲国家政府不能从现在开始独立自主的思考问题,等他们真的下定决心,要跟中国合作了,说不准美国已经彻底抢占市场了。
汽车这东西跟快消品不同,品牌认可度还是很高的。一旦落后于人,除非在技术上有颠覆性的进步,否则就很难超越前行者。
综上所述,美国《通胀削减法案》的出台,不但把欧盟和日韩等盟友坑惨了,同时也给中国产业链升级,带来更大的挑战,而如果中欧能够通力合作的话,那么双方各取所需,是有机会抗住美国压力,分享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但要实现这一点,得看欧盟大国的领导人有没有那个魄力。
Copyright 2015-2022 亚太知识产权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11 联系邮箱: 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