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又一全球资管巨头安联投资递交公募基金管理人资格审批申请。
随着首家外商独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贝莱德基金的获批展业,公募基金业正式掀开内外资机构同台竞技的新篇章。此后,外商独资公募队伍加速扩容。截至2023年3月28日,我国的外商独资公募基金公司已达8家。
【资料图】
业内人士认为,外资巨头加速布局中国基金市场,说明长期看好中国稳定繁荣的经济和市场。外资巨头的进入将促进行业的市场化竞争,也带来了国际资本资金和专业化国际化人才,将会提升和促进国内基金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和能力建设。
安联投资申请公募牌照
证监会网站显示,已于3月27日接收安联投资有限公司(Allianz Global Investors GmbH)递交的在华设立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的申请材料。
公开资料显示,安联投资是德国安联集团旗下资管机构,也是最早一批进入中国的境外资产管理公司之一。
此前,安联集团已经通过中外合资的方式拥有一张公募基金牌照。如果安联投资在华设立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的申请获批,安联集团将手握两张公募牌照。
2003年,安联集团与国泰君安证券组建国联安基金,这是国内首家获准筹建的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
2018年,国泰君安证券退出股东行列,中国太保旗下子公司太保资产成为国联安基金新股东。国联安基金股权结构变更为太保资产(出资比例51%)、德国安联集团(出资比例49%),成为了“双保险”股东结构的公募基金公司。
近日,安联保险集团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奥利弗·贝特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年会开幕式上表示,期待继续支持中国推进现代化进程。国际社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希望中国和世界同步取得发展的成功。
谈及外资巨头加速布局中国市场对基金业的影响,星图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雒佑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外资加速布局中国市场,利大于弊。首先我国基民可以有更多的产品选择,体验不同于中资基金的投研风格,帮助基民提升投资认知,最终促进国内基金行业的健康发展。其次,外资基金入驻国内可以带来稳定的流动性、人才、投研管理经验,中资基金公司在这方面还比较欠缺。同时外资的加入也使得国内基金市场竞争更加市场化,帮助中资基金公司的出清,达到优胜劣汰的效果,增强整个行业的竞争力。
“外资巨头加速布局中国基金市场,说明长期看好中国稳定繁荣的经济和市场。” Co-Found智库秘书长张新原对记者表示,外资巨头的进入将促进行业的市场化竞争,促进国内基金行业和市场的国际化、规范化、专业化,为国内客户带来更多元化的基金产品。同时,外资巨头也带来了国际资本资金和专业化国际化人才,将会提升和促进国内基金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和能力建设。
外商独资公募加速扩容
自2020年4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取消基金管理公司外资股比限制,外资控股公募和外资独资公募正式开闸。
随着首家外商独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贝莱德基金的获批展业,公募基金业正式掀开内外资机构同台竞技的新篇章。此后,外商独资公募队伍不断壮大。
今年以来,就有施罗德基金、联博基金两家外商独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获批。此外,证监会核准上投摩根基金和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实际控制人变更后,这两家基金公司也正式成为外商独资公募基金公司。
截至2023年3月28日,我国的外商独资公募基金公司已达8家。外资公募加速布局中国资本市场,贝莱德基金、富达基金、路博迈基金均有基金成立,多家外商独资基金公司还有新基金正在上报中。
不过,外资公募想在中国资本市场分一杯羹,也非易事,面临一定挑战。
琢磨金融研究院创始人姚杨对记者分析,从国内基金行业本身来看,总体规模快速扩张过程中马太效应愈发明显,新增份额和规模多数被头部公司所享有。而拆解现有公募基金行业存量规模来看,不难发现排名前十的头部机构仍然是内资机构占据绝对多数,而存续时间同样够长、公司治理同样完善、历史业绩同样可观的合资公司并未在市场份额的蛋糕分配中取得竞争优势,其背后或许受到“国内机构+国内机制更懂国内市场”的因素影响。而如何克服这一影响,对于外商独资的公募基金公司而言,更是一个需要直面的挑战。
那么,随着外商独资公募加速扩容,中资公募基金公司要如何更好地与之“同台竞技”?
张新原指出,面对外资巨头的竞争,中资公募基金需要加强自身业务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完善产品质量,丰富产品种类,提升产品回报率,不断增强品牌知名度和客户信任度。在投资策略方面,中资公募需要加强创新,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不断加强投研能力和风险管控能力建设。同时,中资公募也应该抓住外资巨头进入所带来的机遇,拓宽产品服务范围和领域,加强与外资机构的合作,整合资源,实现共赢,共同推动国内公募基金和资管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记者 魏来
Copyright 2015-2022 亚太知识产权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11 联系邮箱: 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