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是第七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近年来,贵州广大科技工作者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在各自领域发出了夺目光芒,让科技创新成果源源不断涌现出来。在节日到来之际,记者采访他们中代表——贵州大学副校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周少奇教授,了解他在环保领域探索生命科学前沿科技的故事和成绩。
周少奇(左)与企业技术专家讨论新建城镇污水处理厂设计图纸与施工图优化方案
【资料图】
“污水治理最主要的难点堵点问题是什么?以前的污水治理理论和方案的效果怎么样?”记者联系到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章获得者——周少奇教授伊始,便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在城镇污水、农村污水处理及河流湖泊等水体富营养化控制过程中,运用生物技术手段是进行氮磷工程减排首要之举。传统生物脱氮除磷理论通过厌氧释磷和好氧聚磷两个阶段解决,在工艺与设备方面存在重大缺陷,效率严重偏低。”周少奇进行了答疑解惑。
其实,周少奇对于环境科学的研究完全可以说是“半路出家”。
“我博士生阶段原本攻读的生物化工和发酵工程学科。”周少奇说,但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从生活中已经注意到随着工业化时代到来,污染已成为全世界普遍关注的环境问题,城市中的污水更是日益严重,于是便把研究目光转向污水生物治理。
1994年,周少奇正式踏入了污水治理这一领域的研究。
跨界是一种冒险,也是一种选择。数几十年的研究如一日的坚持,都源于周少奇对于环境微生物学研究与应用的一片赤子之心。
基于生物化学反应的电子流特性与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特征,他提出了生化反应电子流守恒原理和生物脱氮除磷电子计量学理论,同时,运用分子生物学手段首先发现了4种新的反硝化除磷菌,通过工艺与设备创新,解决了困扰生物脱氮除磷研究领域一百多年的世界性难题,形成国内外专利150余项。通过专利实施许可和产学研合作,推进科技成果在全国20余个省(市、区)实现了工程推广和产业化应用。
“能投身于这项事业中,是我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最大的价值与乐趣。”周少奇说。
进入新时期,周少奇和研究团队用科技服务时代发展的步伐不停歇。
近年来,农村生活污水成为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突出短板,他们深入农村开展污水治理创新研究,研发出分别适用于乡镇、村组、散户的农村污水处理成套化关键技术与装备,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环保科技。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曾帅邹林
编辑 段超木
二审 邹林
三审 曾帅
Copyright 2015-2022 亚太知识产权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11 联系邮箱: 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