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农业技术推广领域的一名拔尖人才,我们的工作平台在田间地头,在农民群众身边。”作为甘肃省通渭县农技中心高级农艺师的张蓉说,能够把农业生产新技术、新项目带到农业生产实践中,培训带动一批懂技术、留得住、用得上的新型农民,助力乡村振兴提速,是拔尖人才真正的用武之地。
通渭县农业技术人才服务团队指导农户科学配方施肥(央广网发 张文博 摄)
近年来,通渭县聚焦乡村一线人才短板和需求,坚持统筹资源,持续推动优秀人才向基层一线下沉,技术服务在一线开展,人才队伍在一线培育,激发乡土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确保人才“人尽其才”,就要建立完善优质工作机制。今年,通渭县把服务基层一线作为硬性要求,纳入人才职称评定、评优选先的重要依据,坚持正向激励与反向约束相结合,积极引导县直单位人才向乡村振兴一线流动。
“为了推动县管人才服务基层事业,县委组织部从农技、畜牧、林草、种子、教育、卫生等部门遴选200余名业务技术精湛、基层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才,组建起农业种植、畜牧养殖、林果栽培、中药材繁育、科技推广等6个产业服务团队和2个教育、卫生服务团队,巡回开展技术攻关、示范推广和技术指导。”县委组织部副部长赵刚说,在具体组织推动过程中,县上采取“基层群众点单、主管部门下单、专家人才接单”的“三单制”服务模式,确保让群众找得到专家,让专家帮得上群众。
通渭县医疗卫生人才团队深入乡镇卫生开展医疗指导服务活动(央广网发 张文博 摄)
人才服务产业发展,更要发挥“传帮带”作用,才能进一步扩大新型技术的覆盖面,不断加强技术推广的基层力量。为此,通渭县着力组织乡土人才与人才服务团队一道开展技术推广、技术攻关和赴外跟岗实训,重点依托县域标准化种养基地、生产车间、农业企业、产业基地等产业平台,全面开展畜草、中药材、金银花、果品、设施蔬菜等特色产业全产业链培训和农业生产、经营、营销技能培训,不断加强乡村教育、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培训,让“田秀才”“土专家”逐步成长为农村实用人才和乡村公共服务人才。
今年以来,通渭县先后培育“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土专家”“田秀才”500余人、合作社带头人100余人,培养帮带乡村学科骨干教师和乡镇卫生院医护工作人员各150余人。
基层有需求,县上有呼应,交流有平台。作为县拔尖人才之一的畜牧中心副主任马小强深有感触,他说:“近年来随着全县产业结构调整,群众发展养殖业的势头很猛,对养殖技术的需求越来越强烈。”马小强一直致力于牛羊品种改良、科学饲养管理和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充分发挥领军人才作用,带领畜草专业技术人员,深入乡村振兴一线开展人工授精技术、科学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等技术培训指导工作,通过“人才+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服务模式,为全县畜草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人才支持。
而今,在产业基地、合作社、乡镇卫生院和学校等地,随处可见挂职指导、蹲点服务、巡回宣讲的人才服务团队,他们活跃在基层一线,常态化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科技推广、知识讲座、送医送教下乡等服务活动。
据了解,今年以来,通渭县已累计开展农业技术专题讲座20场次,服务合作社、家庭农场、生产大户700户,培训农民1200人次,推广各类新品种10个、实用技术6项;举办畜禽科学养殖技术培训班5期,培训骨干450人次,开展技术指导服务65场次2300余人;举办苹果修剪和田间管理现场实训20余场次,培训种植大户1000余人;选派县级医疗机构骨干60余人到乡镇卫生院“传帮带”,义诊服务群众1200余人次;成立6个学前教育办园集团和10个义务教育阶段教育集团,与乡村学校常态化开展帮扶互助活动。
通渭县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紧盯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全力构筑起新时代人才发展新“高地”,不断汇聚全县人才智慧,服务基层各项事业发展,踔厉奋发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加速跑”。
Copyright 2015-2022 亚太知识产权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11 联系邮箱: 562 66 29@qq.com